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四百六十七章 弥留(加更)  (第2/3页)
继承皇位。兴王朱祐杬作为孝宗皇帝最年长的弟弟,即便朱祐杬已死,皇位也该传到其子身上,这就是法统。    “那父亲,若国有乱象,朝中jianian佞当如何压制?若不慎,只怕会引发变乱。”杨慎提醒。    做事不能太过武断!    杨慎一直觉得父亲素来以自我为中心,以为首辅大臣能决定一切,行事不顾后果,生怕父亲处置江彬的手段过于激进而导致其铤而走险。    一旦江彬造反,京城势必大乱。    杨廷和抬头:“你想说什么?”    杨慎道:“若陛下有何不测,消息却对外封锁,迟迟未发丧,江彬矫诏调动兵马,京师危矣。如今陛下人不在皇宫,豹房内事父亲恐怕不能及时知悉。”    “嗯。”    杨廷和停下笔,认真思索儿子的话。    “儿认为,陛下真处于弥留,外人不知其生死,为防有人效仿赵高、李斯故,挟躬祸乱朝政,当及早发丧才是。”    杨慎说出一个大胆建议。    朱厚照人在豹房,生死未知,就算现在活着,未来几时死也不在文官和太后控制范围之内。    反而可能会出现,皇帝死了,江彬在自危下秘不发丧,反而以皇帝诏谕传旨乱国……    从朱浩这样熟知历史的人看来,江彬没这种雄韬武略的才能,可杨慎处于谨慎考虑提出的建议,非常符合文官利益。    提前发丧!    杨廷和认真思索后摇头:“如此未免太过荒唐,陛下若无事,朝廷却发丧,岂不是乱了国体?况且,为父不想逼反近佞。”    杨廷和很谨慎。    皇帝没死,外面直接发丧,是能让江彬的号令缺乏可信度。    但站在江彬的角度,我这边皇帝还有口气在,外面就发丧了,我会如何想?这不是针对我还能是谁?    这更会让江彬越发自危,那其反扑力度可能会更加猛烈。    杨廷和现在要做的,一是保证皇权顺利交接,二是要稳住江彬心态,让其一步步跌入陷阱中。    从这一点说,杨廷和跟杨慎的意见某些方面冲突很大,杨廷和看似激进但实则求稳,杨慎看似稳重却非常激进,更喜欢剑走偏锋,这也是为何后来杨廷和能在大礼议中全身而退,杨慎却一生为大礼议所累的原因。    “用修,近日你不必再出面会客,府上加强戒备,外客到来一概拒之门外,若大事发生,为父将亲入皇宫面见太后,商议定国之策,若为父在宫中盘桓不出,你便联络为父故交,找士子暗中生势……非到万不得已,不可走这一步。”    杨廷和这是随时防备朱厚照驾崩。    朱厚照死了,能决定继位问题的关键人物,正是张太后,杨廷和有何决定都需要得到张太后支持。    但皇帝驾崩时入宫可是危险的一步棋,进宫容易出宫难,如今东厂和锦衣卫都在江彬控制下,为防止自己在宫里被人扣押甚至诛杀,杨廷和必须要布置好身后事,把能调动的文臣武将给组织起来,甚至让儿子利用读书人的影响力,向朝廷施压。    杨慎道:“父亲,若乱国事起,谁人能力挽狂澜?”    杨廷和走到儿子身前,轻轻拍了拍其肩膀,满脸严肃,慷慨陈词:“朝中勋贵,王公将相,全都心在大明,jianian佞当道于国祚不利,危其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