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见面 (第2/3页)
陆承昀终究没有再挽留。再后来,他的朋友圈不断出现陌生的街景,陌生的面孔。直到今天她发现她的预想都是正确的。原来他身边,已经有了能一起在雪地里牵手拥抱的人。 手机屏幕渐渐暗淡,映出她自己的脸。 屏幕里,红肿的眼睛蓄满泪水,天穹破漏般倾泻而下,止也止不住。湿了脸颊,也湿了心。 她疲惫地抬手按灭屏幕,把手机塞到枕头底下。 伤痛的回忆,掺杂着下午发生的意外,种种思绪,让她的神经混乱。 这晚,她睡得极浅。仿佛枝头落雪,轻轻一颤,便会惊扰了她那本就不安稳的梦。 翌日清晨,雪光透过玻璃窗上的薄雾,照亮了屋内。 一片清冽荒凉之感无声弥散。 秦汀薇摸开手机点开微信,还是没有新的消息。 雪后干冷刺喉,她猝不及防打了个喷嚏。 寒意迫使她忙不迭拉开衣柜,翻出一件厚羊毛外套来暖和。 走到卫生间,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,眼白上盘错的红血丝,是昨晚失眠的恶果。 她掬起流水扑面,尖锐而短暂的冷水,让大脑瞬间清醒。 简单早餐下肚后,秦汀薇走到里间的陶瓷区,台灯的光在桌面上投射出暖黄的弧光,罩住摊开的资料袋。 她打开电脑里的古陶瓷成分数据库,手指轻轻拈起那块拓山坞遗址的青瓷残片。 器物的口沿处釉薄,泛着青黄。 腹部釉厚,因铁元素富集而凝着青灰,垂流的痕迹像被冻住的雨丝。 秦汀薇想起资料里写的笔记。 越国瓷釉的层次多是浸釉与刷釉的差别,或是火膛边的高温催得釉料流动性增强,形成釉层堆积。 她把这些釉色的特点成因,一一对应记录下来。 笔尖在本子上划过,等之后与已经建立的釉色层次的时序演变匹配。 这是苏教授要的东西。 教授带领的团队做着地层叠压关系判断器物年代的工作,还需要蹲在实验室模拟越国窑炉烧制过程,来验证不同胎釉配方、窑温及气氛对釉色层次的影响。 她得在开学前赶出来。 研究了快四个小时,秦汀薇缓缓放下手里的放大镜,手腕转了半圈,关节发出轻微的咔嗒声。 低头时,她看见手指的指甲缝里嵌进了些土屑,磨着有点痒。 指甲边缘有道细微的划痕,结了层透明的薄痂,沾着点陶粉,像落了片碎瓷。 她站在洗手台前,将双手置于水流之下,仔细地揉搓着每一根手指,直到确定手上没有一丝污垢,才拿起一旁的毛巾,轻轻擦干手上的水珠。而后她顺势抬起手,用掌心在后颈处轻轻按压。 吃完中饭,她像一只慵懒的猫咪,窝进柔软的沙发里放松。 片刻,秦汀薇又坐回桌前,继续被打断的研究。 她呼吸放轻,生怕气息模糊了釉面的开片。安静地仿佛与周遭的世界隔绝。 台灯持续照了许久,她那清霜似的白色皮肤又粘上了浑浊。 身体也逐步发出了抗议的信号。眼仁如被针扎,隐隐作痛。指尖变得僵硬,虎口处好似被毒蛇咬发麻,连带着肩膀也沉甸甸的。 秦汀薇疲惫地抬起头,不经意间望向了窗外。 月色轻轻涂抹天幕,将其染成了深邃而神秘的蓝黑色绸缎。 这才如梦初醒般惊觉,原来夜已吞没了万物,她的心有些乱了。 三天过去了,她打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