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(历史同人)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 第217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再说了,就算功高盖主,那也是君王无能,压不住功臣。他就没听说过历代秦国国君有压不住功臣,杀功臣的。    有功之臣不留着为大秦效力却杀掉,多浪费。    所以,韩信是会选择他的吧?    比起选李世民,还是选他更好吧?至少能找刘邦报仇。    公元前120年,汉武帝时期    刘彻不服道:“??居然没有朕?”而且老刘家少有的厚道人是什么鬼?还老刘家出了名的刻薄寡恩。    这是**裸的抹黑啊!!    公孙弘弱弱道:“……也许天幕说的是开国之君。”    “秦始皇勉强算开国之君,李世民和朱棣呢?”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,这两都是太宗啊!还都是篡权夺位的那种太宗。    等等,莫非这样也算开国?刘彻嘴角抽了抽。    **    汉高祖时期    刘邦:“……”什么叫老刘家少有的厚道人?他就不厚道吗?    他明明很厚道!    刘邦不解:“后代子孙到底做了些什么,为什么会留下刘家刻薄寡恩的名声?”    看过汉史的几个心腹大臣闻言脸上皆是一言难尽的表情,做了什么你心里没点数吗?远的不说,后面这几个皇帝,有谁是厚道人吗?    文帝刘恒逼死舅舅薄昭,他能坐上皇位,薄昭可没少出力,还有周勃,扶持文帝上位的两大功臣之一,最后是什么下场?    周勃本人看到关于他的列传时,整个人都懵了,受诬入狱,花钱免灾,还发出“吾常将百万军,然安知狱吏之贵呼”的感慨,可见过的是什么生活了。    两度拜相最终在惊惧中死去,周勃看到的时候,都觉得是不是自己对吕家做得太绝,才遭此报应。    景帝直接腰斩老师晁错……    说刻薄寡恩,哪里说错了?    被涉及到的大臣,皆心有戚戚,神色淡了很多。    淮阴侯府    韩信内心啧道,刘家果然刻薄寡恩,仅有的两个厚道人还是不得不厚道。    啧……    可千万别选老刘家的两个。    唐太宗时期    李世民大笑,十分嘚瑟道:“就知道有朕。”功劳最大,可不就是他嘛!!    不仅如此,还一脸得意地看向大臣们,满脸都写着“快夸”。    贞观群臣:“……”你是不是忘了太上皇还在啊!你功高盖主的‘主’还在这呢,让他们怎么夸。    李渊都看不下去了,连咳了几声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,“咳咳,二郎低调些。”    李世民从善如流,“好的,阿耶。”    话落又道:“所以韩信会选朕的吧?秦始皇废分封,行郡县,连自己的儿子们都不封王,更别说封异性王了。”    大唐开国之初就封过好些异姓王,不少异性王更是直接赐李姓。    虽然大唐的王和秦汉之时的王不同,但好歹也是王啊!    李世民信心满满地望着天幕,若兵仙韩信在大唐,不知道他和李靖谁更厉害一点?    他和韩信比又如何?    宋太.祖时期    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:“……”    交出兵权的功臣们:你礼貌吗?凭什么功臣要被杀掉,功臣做错了什么。    洪武时期    朱元璋一言难尽地看着朱棣:“……”没有他也就算了,毕竟他杀胡惟庸等人可是一点没心软,但为什么会有朱棣??    这不是在说开国之君吗?    如果朱棣是开国之君,那他是什么?    朱棣都快被朱元璋看哭了,真的是好事一点没轮上,背锅第一名。    就连朱允炆的目光都若隐若现地落在朱棣身上。    建文旧臣,说的是他的旧臣?看来他四叔上位也没正大光明啊。    朱允炆觉得心里稍稍平衡了些。    永乐时期    朱棣心里仿佛一万匹草泥马奔过,大臣没名气就不关注他杀不杀功臣?反而更关心他杀建文旧臣?    要不要这么离谱?    朱棣的目光落在一众大臣身上,